朝鲜王朝的书院文化

韩国书院的历史与功能

语音导览(아래 목록을 클릭하시면, 해당 부분의 음성파일을 들으실 수 있습니다.)

  • 世界遗产
  •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Logo and Meaning

书院的历史

回看朝鲜王朝,了解韩国的“书院”兴于何时、兴于何地。

韩国第一处书院名叫“白云洞书院”,建于1543年(中宗38),由丰基郡守周世鹏在儒学家安珦的故居遗址所建。1550年(明宗5年),李愰上奏,故明宗亲笔手写“绍修书院”匾额,“绍修书院”因此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处赐匾书院。不仅如此,“绍修书院”还获得书籍、土地、奴婢等众多赏赐。自此,其他地方也相继出现“书院”,“书院”成为引领朝鲜王朝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正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标榜儒家思想的“士林”。

“士林”纷纷钻研学问、注重礼仪,而书院将这些人才培养得更加端正。简而言之,书院就是“士林”开展政治、社会活动的摇篮。如上所述,朝鲜书院不仅发挥了供奉伟人的“祠堂”的作用,同时为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书院接受教育的儒生们心存知识分子就应该拨乱反正的责任感。曾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就有一万多名儒生齐心协力向国王上疏(万人疏)。然而,进入18世纪以后,书院开始脱离初衷,引来各种指责和怨恨,之后又频频出错。因此,随着士林势力的没落,朝鲜书院也逐渐走向衰退。随后由于1871年的书院撤废令,大批书院被废除,最终被保留的书院仅47所。

书院十分重视人与思想、哲学与精神,以及学问与价值观。书院教导儒生们要为国家坚守气节与操守,始终要心怀作为儒生的荣誉感。书院周围的建筑物和周遭景观、人文精神,以及文化秩序彰显出韩国书院的传统价值。这些传统价值极具竞争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持续不断地将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将通过更多丰富的内容,让人们重温“韩国书院”,充实心灵。

韩国“书院”不再只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房子”。在充满物质崇尚主义的现代社会里,“书院”正以“清净的新气韵”的姿态向我们走来,帮我们保持正确的精神价值观,在未来之路为我们点亮一盏灯。

书院的功能

设立韩国第一处赐匾书院的李滉(号退溪)曾反复强调“国家要在书院培养聪敏仁厚的人才”。如此,儒生们在培养人才的摇篮“书院”研究学问、祭拜先贤;在大自然中尽显潇洒,建立人脉”。

祭享

书院在称颂先贤志向的“祭享”方面也发挥了极致的作用。韩国书院的一大特点是只为当地的先贤举行祭祀,而不是像成均馆、乡校、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儒学教育机构那样祭拜“孔子”。
书院供奉的都是对韩国的思想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因此,书院的地位取决于“书院所供奉的人物”,而不是建筑物的大小。一个在学术上表现出色的人不仅有许多门徒,供奉他的书院也不少。
书院主要建在视野开阔的斜坡上。通常,在最前方建有一个供儒生学习的讲学厅;在后面的高处建造祠庙,以供奉先贤的灵牌。过去,祭祀都在祠堂举行的。
祭祀旨在秉承先贤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是士林增强整体合力的方式,意义深远。祭祀有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的“春秋享祀”、每月初一和十五举行的“朔望礼”,以及正月初五举行的“正谒礼”。其中最隆重的是“春秋享祀”。
祭祀仪式一般提前一天开始准备,为期两天。第一天准备祭祀用品、决定祭官的执事分定、撰写祭文等。第二天,拂晓时分,人们就会衣着端庄地聚在祠堂,然后按照“笏记”中记载的顺序行祭礼,祭礼者需毕恭毕敬行礼。 祭祀顺序如下:入斋-省牲礼-执事分定-祭物谨封-祠宇入场-焚香礼-初献礼-终献礼-撤笾豆-饮福礼-朗读乡约-破斋。

讲学

朝鲜王朝初期的教育体制以“官学”为中心,由地方的“乡校”、中央的“四部学堂”以及“成均馆”所构成。乡校由于以士族子弟备考科举为重点,所以素质教育相对缺失。四部学堂亦是如此。成均馆主要致力于集中培养具有儒教素养的官员,以维护王朝制度。
然书院并非如此。书院的教育重心不是一举实现飞黄腾达的“科举考试”,而是基于程朱理学的“人的本性”。书院的儒生自然而然习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这些教义中,经过艰苦的修炼,儒生们被培养为兼备学识与德行的真正意义上的“学者”。
书院教育以程朱理学教材与书院供奉的先贤著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每个书院的教育内容都互不相同。例如,陶山书院以李滉的学问为基础,传授“心诚”和“宇宙论”,而遁岩书院则以金长生的“仪礼”为中心。过书院里留存的“讲学规约”、“讲学内容”、“评估”、“讲学仪礼”等资料,可以了解到书院教育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书院至今还留存许多含有先贤教导的木版与文集。在书籍非常珍贵的时代,这些木版与文集极大地促进了学术和知识的传播。在书院里,学子们不仅钻研苦读书籍,还废寝忘食地开展有关程朱理学理论与学说的自由讨论。
在书院建筑的讲学空间里,还有“讲学堂”、书院学生宿舍“东斋”与“西斋”。“讲学堂”位于书院的中央,是书院里规模最大的建筑,除上课时间以外,儒生不可随意入内。中间宽敞的厅堂是教室,左、右分别是院长室和教务室。

交流与游息

暂放手中的书和毛笔,围坐在一起,感受这清新大自然的气息。
在清风怡人的厅堂里,大家一起赋诗作画,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最适合“游息”的场所就是这“楼亭”!

楼亭是能够暂时摆脱紧张的书院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提神静气的空间。明净简约的书院里最为华丽的建筑就是楼亭。
尽管并没有煞费苦心地讲究,但也尽显韵味。所有柱子绝非随意而立,都显露出最真实的样子。
没有门或墙壁,四面开阔,尽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楼亭”并非是从“外”向“里”看的空间,而是在“里”接纳“外”的空间,是在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敞亮厅堂里进行内观的空间。

在楼亭遇见的树木、石头、水、山、风、霜、雪和雨,都是士林探究和思考的对象。他们一起畅谈生活和自然、赋诗作画。

书院的“游息”活动并不局限于书院的士林,来往书院的外部人员也可以参加。有名的程朱理学者和各地的官员们曾相聚书院畅谈甚欢,因此,悬挂在书院上的各种匾额正是他们刚正不阿的精神与渊博的学问的象征。

所以,书院的“游息”活动可谓是人与自然“完美沟通”、“和谐共处”的另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