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处书院的故事

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九处韩国书院详介

详细拟定规章制度的达城道东书院(史记第488号)

从玄凤沿洛东江向东走,再登上戴尼山山腰上的“松鼠岭”,就能俯瞰“道东书院”。不得不“俯瞰”的情形让我感到惶恐,我只好低着头沿着弯曲的山路往下走。不,应该说无论是上坡路还是下坡路,通往道东书院的路始终是提起精神“向上”走的路。

语音导览 (아래 목록을 클릭하시면, 해당 부분의 语音导览을 들으실 수 있습니다.)

  • 개요(0:00)
  • 제향(4:06)
  • 강학(6:45)
  • 교류 및 유식(7:19)
  • 문화재 & 기념물(7:56)

书院的主要功能

  • 概况
  • 祭享
  • 讲学
  • 畅谈交流与游息
  • 文化遗产 & 纪念物

道东书院的概况

从玄凤沿洛东江向东走,再登上戴尼山山腰上的“松鼠岭”,就能俯瞰“道东书院”。
不得不“俯瞰”的情形让我感到惶恐,我只好低着头沿着弯曲的山路往下走。 不,应该说无论是上坡路还是下坡路,通往道东书院的路始终是提起精神“向上”走的路。

道东书院全景

道东书院位于大邱达城戴尼山山脚,坐北朝着洛东江。建筑向山脊两侧延伸,能够有效防风,前方有流水,可谓是风水宝地。书院门前有一棵400多年的古银杏树,被命名为“金宏弼树”。茂密的叶子拖着蓝天,粗壮的树干足六个成人伸出双臂才能环抱建造书院的郑逑种了这棵银杏树,他怀着一颗对尊贵长辈的敬仰之情,在书院前院种植了这棵树。
  • 祠宇

  • 中正堂

  • 水月楼

“道东书院”意指“道从东来”,是为了纪念金宏弼(1454〜1504)的学识与美德而建。位于琵瑟山山脚下的“双溪书院”在丁酉再乱时被焚毁,于是金宏弼的增外孙郑逑率领一班人马在戴尼山山脚下重建了书院,并命名为“甫老洞书院”。1607年,宣祖御赐写有“道东书院”的匾额,从此成为赐额书院。
外三门“水月楼”有着以华丽丹青做装点的八角屋顶。走过水月楼就能到达又低又窄的“唤主门”,“唤主”意指“呼唤内心的主人”。 因此,在进入这扇门之前,必须要真诚地内观自己,并询问自己“内心的主人是否清醒?”。走进求学之门的古代儒生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相比“外表”更要注重“内心修养”。
  • 居仁斋

  • 居敬斋

“中正堂”是讲堂,位于跟成人差不多高的台基上,需要走上七个石阶。“中正堂台基”也是最能展现道东书院审美细节之处。大小与颜色都不同的石头互相咬合在一起的台基,犹如披着精美的百衲包袱皮。其上有六根由粗渐细的柱子,每一个柱子上方均用白色纸带包裹,这叫“上纸”,意味着道东书院供奉的先贤中金宏弼为“东方五贤”(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李彦迪、李滉)之首,所以用这种醒目的方式帮助人们一眼识别,以便即使在远处也能行礼。据说,在韩国书院中,只有道东书院有这样的白色纸带。
注重正义的“居义斋”与蕴含着仁慈之意的“居仁斋”,这两个书房分别位于东、西两侧。每到夜晚,书房里都是朗朗的读书声,一直到深夜都亮着煤油灯。“道东书院”最高的地方就是祠堂。祠堂里金宏弼位于中间,左边是郑逑的牌位。

据说一年至少要来四次才能看到完整的道东书院。每逢春天,祠堂前会盛开牡丹花;夏季的三个月里,红色的百日红等着人们的到来;秋天的时候,满目都是金黄的银杏叶;到了冬天,则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峡谷,忍不住会内观自己的心灵是否也像那雪花一样洁白无瑕。